用戶在使用壓坯機進行壓坯操作時,很多用戶并不了解其壓坯技法,所以在操做方面可能走了許多彎路,導致生產效率達不到,對此,為方便用戶的操作,接下來就其壓坯技法進行介紹。
壓坯是制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,也叫做坯,是成型的初級階段,也是器物的雛形制作。它是將制備好的泥料放在坯車上,用輪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坯件。壓坯機生產廠家曾提醒過,壓坯不僅要注意到收縮比,而且還應注意到造型,根據不同的造型,較大的制品還要分段拉制。
在壓坯之前,需先將泥房內經過陳腐的泥料取出踩煉,然后再以手工揉泥。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將泥料中殘余的氣泡以手工搓揉的方法排出,并使泥料中的水分進一步均勻,以防止燒成過程中產生氣泡、變形或開裂。
揉泥大約有兩種方式:一種類似揉面,泥形呈旋渦狀;另一種形似羊頭,俗稱“卷羊頭”.摟泥操作一般是在一條長板凳或平整的青石板上進行,泥凳前低后高,便于用力。操作是與凳面上墊一塊白布,操作者騎坐在凳上雙手用力揉壓泥團,依次將空氣排擠出。搓揉成長條形后,豎起壓短,進行二次搓揉,如此反復數次即可。
總之,根據上述介紹對壓坯機的壓坯技法進行操作,可更好的提升設備的操作技巧,滿足用戶的操作需求。